九月廿七,农历重大的日子
九月廿七,是农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月廿七被称为“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这个节日自唐朝时期就开始流传,并且逐渐成为了中国大型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的来源及含义重阳节起源于汉朝,那时候风瘟疫掀起,许多人因此丧命。后来有一位名叫吕洞宾的仙人,发觉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阴阳两生之际,阳气最旺盛,便告诉居民在这天登高远望,插茱萸,佩艾蒲,祈求神灵赐福,并饮菊花酒,能够长生不老,驱毒辟邪。重阳节的名称取义于九月初九,数字九象征长寿,也象征阴阳的平衡。
重阳节的习俗在重阳节这一天,中国人有许多相传的习俗,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登高、赏菊、饮酒、佩艾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求神明保佑家人平安、身体健康、长寿富贵。另外,还有吃重阳糕、避蛇酒等民间传统。
登高远望,拥抱阳光
在这个节日里,登高是最为富有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纷纷登高远望,将繁华拼凑成壮观的风景。站在高处,俯瞰天地万物,享受阳光,身心得以平衡、放松。
佩艾草,祛病消灾
佩戴艾草环,是防治瘟疫的传统方式。相传在战争时期,有一支队伍离开了故乡,战死返回后,人们在大门口点起艾草焚烧,以驱逐瘟疫。因此,佩戴艾草和花环成了保佑家人平安、身体健康的习俗。
赏菊品茶,清雅风韵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赏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许多文人雅士都有写赞扬菊花的诗赋,认为菊花不仅有清雅的风韵,而且具有于百花之长的翠绿色和耐寒特性。
重阳节,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许多中国的习俗和传统都得以继承和发扬,人们欢聚一堂,祈求神灵保佑,庆贺传统文化的延续。因此,九月廿七农历重阳节对中华民族和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